Best viewed in Mozilla firefox or Google Chrome

Saturday, December 25, 2010

迟来的祝福+领成绩日 :D

“ 汤圆汤圆,我家的汤圆圆又圆~ ”
 这好像是一首歌,如果我没记错的话!

听人家说:“冬至大过年!冬至过了,一年就完了,要迎接新的一年!”

而我说:“吃汤圆咯!”

图里的表情已经显示出我有多爱汤圆了吧?哈哈,可见我为吃可以奋不顾身!
不要傻,这当然不是我画的。冬至,当然要配上一碗热腾腾的姜汤汤圆才应景!但是我不喜欢姜汤,所以就用豆浆代替,那种滋味真的是,你要试过才知道!

圆的汤圆,一口咬下,内陷会不小心溢出来,软软QQ的外皮加上咬劲十足的花生内陷,真的是别有一番滋味,口齿留香,回味无穷啊!看见我这么形容,是不是也想吃呢?哈哈...

冬至-农历传统节日

由来与传说
冬至过节源于汉代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。《清嘉录》甚至有“冬至大如年”之说。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。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,是上天赐予的福气,。汉朝以冬至为“冬节”,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“贺冬”,例行放假。《后汉书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“冬至前后,君子安身静体,百官绝事,不听政,择吉辰而后省事。”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,军队待命,边塞闭关,商旅停业,亲朋各以美食相赠,相互拜访,欢乐地过一个“安身静体”的节日。

唐、宋时期,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,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,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,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。

冬至传说之一

过去老北京有“冬至馄饨夏至面”的说法。相传汉朝时,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,百姓不得安宁。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,十分凶残。百姓对其恨之入骨,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,取“浑”与“屯”之音,呼作“馄饨”。恨以食之,并求平息战乱,能过上太平日子。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,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。

吃“捏冻耳朵”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。缘何有这种食俗呢?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,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,寒风刺骨。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,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,心里非常难过,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,用羊肉、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,捞出来剁碎,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,再放下锅里煮熟,做成一种叫“驱寒矫耳汤”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。服食后,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。后来,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,是故形成“捏冻耳朵”此种习俗。以后人们称它为“饺子,也有的称它为“扁食”和“烫面饺”,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。

  冬至传说之二

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。相传,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,觉得味道特别鲜美,赞不绝口。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。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,吃狗肉、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,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。

  冬至传说之三

在江南水乡,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。相传,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,他的儿子不成才,作恶多端,死于冬至这一天,死后变成疫鬼,继续残害百姓。但是,这个疫鬼最怕赤豆,于是,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,用以驱避疫鬼,防灾祛病

虽然我是抄来的,但是我也没什么想去了解,懒惰看啦,知道能吃汤圆就好!: )
Wo最喜欢就是花生汤圆!


美味


其实,这些都不是重点,哈哈。重点是——来!
这天2010年12月23日,我到外婆家度假。然后呢,她让我帮她搓汤圆!告诉你,很好玩的。
拿起一托放在手心,然后捏出适合的把它搓成圆状就行了。糯米粉超粘手的!

(图片经过特别处理剪接)
 因为粉红色很美,所以我先搓!



 隔天煮汤圆的时候,我把它拍下。

 羞羞来一张 xD

最后由我亲自端上,拿去拜神!

这些都是手板眼见功夫,是我最喜欢做的!如果你使我做,我还未必会做呢!xD  看我的心情吧。
P/s:我在拍照的时候,我还被人骂!D:  真是的妈妈 !=)

冬至+元宵节快乐♥

最后想告诉你一个好消息:8个A!哇,我拿到了,开心死 :D
24号12月,真是一个令我紧张的日子!因为我要去旅行,而不能拿成绩。一早起来,我妈就打去问看能不能回来才拿?
师:" Boleh, tak perlu sekarang larh, sure banyak orang! "
xD
( campur campur bahasa worh! ) xP
结果我还是很紧张,打给suyin。她还以为是她妈妈打给她!
S:hello?
Y:hello。。。
S:妈,8个!
LOL
然后我说我不是你妈,她就关掉了!xD 
大乌龙,我真的这么像她妈?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